從什么時間開始,“不銹鋼”這個詞出現在中文詞匯中,人們日常中都在大量使用這種金屬材料,卻不知它的來歷。
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,英國科學家亨利·布里爾利受英國政府軍部兵工廠托付,研究兵器的改進工作;那時,戰士用的步槍槍膛極易磨損,布里爾利想發明一種不易腐損的適于制作槍管的合金鋼。
1913年,他在試驗中,把鉻加入鋼中,但由于一些緣由,試驗沒有成功。他只好絕望地把它拋在試驗室外面的廢鐵堆里。過了很長時間,古怪的表象發生了:原來的廢鐵都銹蝕了,僅有那幾塊含鉻的鋼仍舊是亮閃閃的。布里爾利很古怪,就把它撿出來進行了詳細的研究。結果發現,含碳0.24%、含鉻12.8%的鉻鋼,在任何情況下都不生銹,即便酸堿也不怕。

但由于它太貴、太軟,沒有引起軍部的注重。布里爾利只好與莫斯勒合辦了一個餐刀廠,出產不銹鋼餐刀。這種美麗經用的餐刀很快轟動歐洲,而“不銹鋼”一詞也不脛而走。1916年布里爾利獲得英國專利,并開端大量出產。
?
【推薦閱讀】
?
責任編輯:燦煜金屬
版權所有:http://www.whyf.org.cn轉載請注明出處
?